2020年7月9日,原商丘地区通信传输局局长、商丘市中州梁氏大宗谱编修组委会主任梁先卿先生一行四人专程来家谱档案馆考察,魏怀习馆长、金涛副馆长热情接待了客人。
交流期间,梁先卿向我馆捐赠了由他主编的《中州梁氏大宗谱》。
下面是《中州梁氏大宗谱》序言
姓以名氏,别婚姻,纪血统,此为古者姓氏之由来,人伦纲纪之肇端,已逾万古之久矣。谱牒,缘由国祚传承之用,帝王贵胄专属之密,唐宋以来渐变为士农工商百姓之家乘,氏族之密史。
故所序者,明條谱之宗旨,溯世系之流变,彰先祖之功德,树子孙之标榜,遗后世之传承。修谱之旨,莫大于敦亲睦族,别婚联姻,收族振脉,追根溯源,次序长幼。余尝观古人谱序,多见别尊卑订亲疏之文字。愚意不然。亲疏之说似有不妥,尊卑之论实则大谬,同根血脉何来尊卑亲疏之别! 一家之内,亲无等差;一族之内,亲有次第;一宗之内,亲近有时。亲吾亲以及人之亲,相亲则亲;尊吾尊以及人之尊、相尊俱尊。是为家风之尚也。
梁姓由来,以山、以水、以职*以事、以邑、以国,不一而足。不独汉人,蒙回藏苗壮彝鲜满乃至日韩南洋亦有姓梁者。梁姓最早见于典籍者,有周穆王大夫梁固、周厉王膳夫梁其,周宣王牧正梁鸯、周桓王时曲沃武公将军梁弘、齐桓公大夫梁聚,兹后乃有孔门弟子齐人梁籟、东汉安定乌氏人将军梁统名噪于世。得姓之由良多,肇启世代不一,何来梁氏共祖耶?树有千枝万叶,依本而发;水有五湖四海,汇源而来。各宗其宗,各祖具祖,平等互尊,友好睦邻,诚为梁氏之大幸也!
我梁氏源于齐邦,望于中州。元明之交,山东青州府诸城县有同胞五兄弟者,因避祸乱而背井离乡。长始祖讳鑿、二始祖讳城、三始祖讳府,同迁豫东,分居永城、鹿邑、柘城(一说鄢陵)等地。四五祖不知名讳,亦不知所踪。桑梓之地无名,谱牒毁修三番,上溯无考,得姓因由,远古统绪,不便揣度。然则人人皆有上祖,何止千百世代,虽无铭文,断不可疑。上若无考不必戚戚然,下若失续当须怵怵焉。
饱受离乱之苦,方珍团聚之乐。共和国六十八年,国祚中兴,永城共生堂梁氏六修家谱,无忘找寻二三祖后人。苍天怜我!祖宗佑我!网上聶梁福军梁宗奇者,乃鹿邑城祖后裔。后经多方联络、核查家谱、吻合传说,确认永城共生堂梁氏与鹿邑荣昌堂梁氏实为兄弟。是年孟夏,陪同堂叔梁延龄、堂侄梁亚光驱车前往二房发祥之地虎头岗梁老家共叙同宗之谊。当是时,风和日丽,郸城、鹿邑、永城、柘城、鄢陵、太康、亳州等地宗亲齐聚一堂,相见恨晚,喜极而泣。临别获赠鹿邑家乘数卷,连日览阅,三房府祖之后人梁燿枢以及长房鑒祖之嫡子永兴俱载于家乘,绵延无缺。不惟天意!实乃祖德也!
中州梁氏自洪武四年迁豫迄今已逾六百五十载。其间人才辈出,三甲魁首、父子进士、兄弟举人、庠生岁贡不计其数。年遇饥僮,义商活人无算;官遭寇围,义勇驰援靖难。鼎贤公,勤于政务,为官清廉被朝廷颂为玉尺;务实恤民,捐俸修桥并兴建义学,一生以「清、慎、勤」三字自矢。遂公,以进士身知汶上县,不日靖安全境,后以中书舍人颁诏广西,途径洞庭斥退水怪而彰神勇。建公,少年颖慧举于乡,知广西柳城县,减赋兴学,徳化乡民。群英公,聪敏耿直,举于乡,知广西藤县,善断诉讼,无不咸服。
璨公,道光甲申举人,同治辛未进士,勇而知兵,散财练勇,保境安民。燿枢公,少贫苦学,同治十年状元,钦点翰林院修撰,国史馆纂修,功臣馆协修,官至山东学政,文冠三甲魁首,书居馆阁第一,温良敦厚,太后誉为金玉君子。芳田公,拥良田数百亩而不固守,顺应大变,典田捐款买枪资助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第四师,鼓励子孙参加民族解放和新中国建设事业。文彬公,少年高志,追随彭雪枫麾下,任独立营营长,驰骋豫皖苏,惨遭敌顽活埋,壮烈殉国,毛泽东主席签署烈士状以彰其功。共和国建立以来,我族人丁兴旺,人才灿若繁星,大学生比比皆是,教授不下百人,省地县乡各级行政主官及各级军官近千人,实难一一列举。
母仪之教,教之始师之先也。梁氏配僵和女儿亦有业精徳韶者,如其不志鼻教失其师。正所谓「女德不彰,族运不昌。」
梁氏宗谱,所冠中州者何?今我梁氏巳近十万之众,遍布河南数十县市、皖西北以及粤西顺德等地,有共生堂、荣昌堂、崇德堂三房,各具家乘,而今合为一谱,是为《中州梁氏大宗谱》。凡我族人,无论何时何地相遇,皆可以宗谱识本根,明宗派,叙世代,正称呼。俞融俞亲,俞亲俞融。是为序。
时共和考十年岁在己亥孟夏之朔
中州梁氏共生堂二十二世裔孙怀勋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