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立,民赖国存,故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又以修身为本,故「人」必须自我完善,方可成为祖国优秀一员。自我完善受家族传统文化之熏陶,亦有密切的关系,故家族实为立国之基础,人类家庭之起源,虽历代文化界和社会学家们早有论定,然家族却为无始之始,亦为无终之终,上溯无源,下传无止,为世代生生不息之群体也。
中国现由五十六个民族所组成,故家族与国家息息相关,确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各族又有世代相传的古老文化,如各族尊血缘、分嫡系,立家训、定族规是也。有史以来如曾、孔、欧、苏的仕宦诗礼之家,早为追本溯源,致宗收族,乃编排辈序之典范。特以曾、孔二家,至今近百代,字辈相同而不紊乱,为中国唯一的两姓修族者典范也。当今国盛民富,科技逐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空前提高之际,追宗立族之风油然而生也。
据一九八四年文化部办公厅7号文件,关于《中华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此次浩翰巨大、意义深远的中国家谱工程,目前已在海内外全面实施,这部《全球华人家谱大全》由上海图书馆主持总体编纂,中国(包括港澳台)、美国、日本、新加坡、荷兰等国家,数百万家中文献收藏机构联手编纂,收录家谱目录高达四万种以上,预计数年后全世界华人寻根问祖,有谱可依。此项工程的推出,是知识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传统文献资源共享共建的必然要求,更是为了满足海内外华人心系故土、血浓于水的精神渴求。
由上述资料看来,举国上下对家族传统文化之渴望和重视,各家修谱立族,也理有固然而事在必为也。
我族自元末明初,先祖道可公,由湖北麻城孝感入蜀定居金堂,后两子智宝、智潮公迁居江津以来,已知繁衍子孙二十六代,虽于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族众集资,重新编辑三大珊族谱,但原族谱为数不多,仅各大房掌管一套而已。七十多年以来,本族嫡系分支的后裔,大部分都无册可入。故我支后代,早有续修造册之念。虽近些年来,所知智潮公后裔,巴南区的晓瑞长辈,西安的治平长辈、碑槽祠的峰材即我本人、云南镇雄的宗亲,石蟆的材锐等,代表各支或各分祠续修家谱。但经后来成立的〈江津燕窝穴杨氏宗亲筹备会〉多次讨论,在肯定其上述族亲主导者,在不忘宗亲镇终追远,辛劳编修等成果外,一致认为:都存在太宽或太窄的美中不足。二O一六年四月清明节,在江津李市镇宸洲生态园召开,七十多年来自发召集的超千人渣明大会,在此次盛大杨氏聚会过程中,除了体现燕窝穴后裔的空前团结,空前亲情,空前文明和空前热诚之外,还收到了各方区域代表自觉筹金和捐款,并激励要求杨氏大家族续谱之盼。当天下午筹备组召开宗亲会,决定在一九四四年家谱基础上,续修以智潮公为主脉的杨氏家谱。在宗亲会一致表决同意要我承担家谱总编任务,当时喜、恐交加,喜的是众亲信任委托;恐的是自己才疏学浅,自愧无能难担此任,且年龄和身体更不是优势,当即说明情况,再三推辞,可组委会还是坚定相委,难以违命,然我只得惟命是从了。
为实现杨氏宗亲续修家谱之愿,我理当竭尽全力而为。将力所能及地记述先人槪况、抄写原谱部分序文、家训等,注明标点,分清段落,列入谱首。宗亲会编委会、资料采集组,以及四方宗亲花数年时间,克服困难,辛勤采集的智潮公后裔的生、卒时间、地点、学历、简历、著作、和墓葬地、影相等资料,依次录制于后,既作今后大族敦宗收册之参考,又让后裔览谱者,了解先人成家创业之很辛、立身立德之谨慎,而永远效法杨氏〈忠诚勤劳、克俭奋发、清白传家〉之训,以此为序。
二O一九年农历已亥年於碑槽 二十一代孙 晓峰(字峰材) 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