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山西省忻州市原政法委书记武德为武氏通谱撰写序言

时间:2022-3-01 来源:家谱档案馆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国史记述了朝代变迁和国计政事;每个地方也有自己的史志,方志主要记载政治社会沿革和当地风土人情;每一个家族也应当有自己的家谱,我国大部分家族早已有之,目的是为了考世系、识宗支,记兴衰、图振兴。

国史、方志、家谱这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华夏历史的三大组成部分,记述中华民族繁衍生长之历程。史、志、谱或互相印证,或补缺钩沉,相得益彰,流传千古,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一大鲜明特色。

每一个家族,皆为一棵大树。树,必有其根。乾坤位定,万物滋生,海陆动植皆有所本。人类演化自有其序,文明大进,族有姓氏:繁衍生息,代代相传;没有谱牒之修,何以寻根溯源?凡以姓氏之家,必寻其祖;各理其源,各修祖谱、文牒,各续伦常尊卑。使天下百姓,繁而不乱、井然有序。

族人武德恩,山西繁峙人氏,年近古稀之年。为家族整修家谱,不辞劳苦,不计代价,默默呕心沥血。迈开双腿,走访老辈族人,寻迹族人信息。整理文字,勿厌其繁;编制表序,勿嫌其赘。四方征集,八面通罗。经数年时间,走六省九市,九易其稿,终成本谱。煌煌六十万字,字字凝结心血,页页皆书族声。捧此谱,念其艰,不禁感慨:德恩哥,你辛苦了,你功莫大焉!

此谱来之不易,多少人为此付出心血。凡我武氏后代子孙,可参考此谱,永保长幼分明,伦常不乱,血浓灵通,亲族不疏。我武氏素重血缘、亲緣、乡缘之关系,历时既久,形成强烈之宗族观念,乡土有近,贫富贵贱,知愚,有贤有不肖之不同,自祖宗视之,则皆子孙也,皆应守望相助。如则亲之于疏,则思如何而敦睦之;如则近之于远,则思如何而时会之;如则富之于贫,则思如何而周恤之;如则贵之于贱,则思如何而维持之;如则智之于愚,贤之于不肖,则思如何而劝勉之。殆见好恶相同忧乐相共,音问相通,声势相倚,纲纪相扶,有无相济,出入相友,会遇相接,德业相勤,过失相规,农未相赀,商贾相合,水火盗贼相顾,疾病患难想恤,婚姻死丧相助,本宗之中和气周流仁风雾濡,上无愧于祖宗,次无愧于大家,次无愧于斯谱矣,善哉。

原山西省忻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武德谨撰

二〇二〇年九月六日